合约开发相关术语
在交易所合约开发岗位中,会接触到大量与合约交易、风险管理、系统设计相关的专业术语,以下是一些核心术语及解释,涵盖交易机制、风险控制、技术实现等多个维度:
一、核心交易机制术语
- 永续合约:一种没有到期日的期货合约,通过“资金费用”机制平衡多空双方持仓,使合约价格锚定现货价格,常见于加密货币交易所。
- 交割合约:有固定到期日的合约,到期时按照约定价格进行结算(实物或现金交割),如月度合约、季度合约。
- 杠杆交易:投资者通过借入资金放大交易规模,以小资金撬动更大仓位,杠杆倍数通常为1-125倍(不同平台不同)。
- 多仓/空仓:“多仓”指预期价格上涨而买入合约的持仓;“空仓”指预期价格下跌而卖出合约的持仓。
- 开仓/平仓:“开仓”是建立新的合约持仓;“平仓”是了结已有持仓(买入平空仓、卖出平多仓)。
- 保证金:投资者为开仓而缴纳的抵押资金,分为初始保证金(开仓时最低要求)和维持保证金(持仓时最低要求)。
- 逐仓保证金:一种保证金模式,每个合约持仓独立计算保证金,亏损仅影响该持仓对应的保证金,不牵连其他仓位。
- 全仓保证金:账户内所有资金作为所有持仓的共同保证金,盈亏会联动影响整体可用资金,风险和灵活性更高。
二、风险管理术语
- 穿仓:当市场剧烈波动,投资者账户保证金不足以覆盖亏损,导致亏损超过保证金总额的情况。此时交易所可能需要承担穿仓损失(通过风险准备金弥补)。
- 爆仓:当账户保证金低于维持保证金水平时,系统自动平仓以避免穿仓,爆仓后账户余额可能归零或剩余少量资金。
- 强平(强制平仓):当持仓风险率达到阈值(如保证金率低于维持保证金率),交易所自动执行平仓操作,防止风险扩大。
- 风险准备金:交易所从手续费中提取或单独储备的资金池,用于弥补穿仓损失、极端行情下的系统性风险。
- 保证金率:衡量账户风险的指标,计算公式为「(账户权益÷占用保证金)×100%」,低于阈值会触发强平。
- 标记价格:用于计算保证金和强平的参考价格,通常基于现货指数、合约买一卖一价等加权计算,避免因合约价格被操纵导致的不合理强平。
- 价格限制(涨跌幅限制):部分合约设置的每日价格波动上限,防止极端行情下的过度波动(如股票期货的涨跌幅限制)。
- 梯度强平:当账户风险较高时,系统分批次平仓(而非一次性全平),减少对市场价格的冲击,常见于大额持仓。
三、合约规则与定价术语
- 资金费用:永续合约特有的机制,每隔固定时间(如8小时),根据多空双方持仓情况,由持仓方向另一方支付费用(多空不平衡时),用于平衡合约价格与现货价格。
- 合约乘数:每一份合约对应的标的资产数量,如1张比特币合约对应0.01 BTC,用于计算合约价值。
- Tick size(最小价格变动单位):合约价格允许的最小变动幅度,如比特币合约最小变动0.1美元,影响下单价格的精度。
- 杠杆率:保证金与合约价值的比例倒数,如10倍杠杆意味着只需10%的保证金即可开仓对应价值的合约。
- 溢价/贴水:合约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差值,溢价指合约价高于现货价,贴水则相反,永续合约通过资金费用缩小这一差值。
四、技术与系统术语
- 撮合引擎:交易所核心系统,负责匹配买卖订单(按价格优先、时间优先原则),确保合约交易的实时性和准确性。
- 订单簿:记录市场上未成交的买入(买单)和卖出(卖单)订单的列表,显示不同价格对应的订单数量,是撮合的基础。
- API接口:供外部系统(如量化交易软件)调用的接口,支持自动下单、查询持仓等操作,合约开发需保证API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- 仓位信息同步:确保分布式系统中,用户持仓、保证金、盈亏等数据在多节点间实时一致,避免数据不一致导致的风险。
- 历史持仓快照:定期记录用户持仓状态(如资金费用结算前),用于追溯历史数据、处理纠纷或系统故障恢复。
- 反洗钱(AML)规则:合约开发中需嵌入的合规逻辑,如大额交易监控、身份验证,防止资金非法流动。
五、其他相关术语
- 做市商:为合约市场提供流动性的机构或个人,通过挂出买卖订单赚取差价,交易所通常会对其提供手续费优惠。
- 套期保值:投资者通过持有与现货相反的合约仓位,对冲现货价格波动风险,如现货持有比特币,同时开空合约以抵消价格下跌损失。
- 套利交易:利用合约与现货、不同合约间的价格差异获利,如跨期套利(同一标的不同到期日合约价差)、跨市套利(不同交易所同合约价差)。
这些术语贯穿合约产品设计、风险控制逻辑、系统开发实现等全流程,是合约开发岗位必须掌握的基础概念。